【人物简介】:白植平,浙江平阳人,现任浙江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州新天葡萄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1986年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渔业经济专业,曾任温州市洞头县县长秘书、温州财团执行总裁。
【人物印象】:近半个上午,他准备吃碗泡面当早饭,我们的访谈就在浓郁的面香中进行。熨帖的白衬衫、黑色西装裤、眼镜后的一双眼神透着坚毅和果敢,五十开外的他显得比同龄人更从容,这是我对白植平的第一印象。走进办公室时,他刚接完电话,开始忙碌。
【人物观点】:为人处世,不可一切以名利为目标,凭良心做事,用思维分析,捕捉机遇,真正做到厚德载物。
提起温州,首先让人想到的往往是暴发的财富。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模式”享誉全国,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温州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努力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见证和参与者,白植平百感交集。
一肩重担两头挑
今年是白植平从政府部门辞职,下海经营企业的第13个年头。期间有过许多尝试,每一次可以说是有声有色。现在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康乐药业和新天国际葡萄酒业务的发展中。
新天国际葡萄酒业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白植平在2007年发起创立温州新天投资公司,重组“新天国际”营销体系。他通过与新天国际的合资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而后通过温州这个窗口打开新天葡萄酒的销售市场,推出“新天1600”,打造民族葡萄酒品牌……仅仅4个月,他就已经为这只原本业绩平平的股票增加了3000万元的销售业绩,成为了第一家征服法国的中国葡萄酒企业。
目前,公司在新疆拥有5个生产基地,历经10多年时间,依托新疆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公司在北纬44度,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并列的世界三大酿酒葡萄产区之一的天山北麓建立了超过15万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园,是亚洲最大的酿酒葡萄种植园。
白植平说自己是累并快乐着。他平时就对葡萄酒比较喜爱,也有一定研究,始终认为国有品牌的东西并不比舶来品差。尽管新天国际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不过当时的运营并不理想,正面临亏损,白植平当时的心里的一个想法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些什么。
在这次资本合作中,他搭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他认为,新天国际是一块巨大的尚未被东部发达地区资本完全瓜分的财富蛋糕,庆幸的是自己抢先一步与这个未来的商业巨无霸握手。
这一年,白植平三进新疆,与新天国际开展了一系列谈判,最终在2007年8月2日凌晨2点,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白植平正式成为“新天国际”的战略合作伙伴。面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白植平表示自己将深层参与新天葡萄酒经营的所有方面,包括新天葡萄酒的发展战略、基地种植、工厂酿造、产品开发、销售网络、国际交流和国际市场营销等,实现葡萄酒年销售额15亿元的突破。
浙江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温州市目前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企业。作为一家国营企业(原温州制药厂)前身,白植平为了实现企业的改制和良性发展下了不少功夫。他笑说这么多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全部派上了用场,能准确把握商机、迎合市场需求、及时规避风险,为康乐药业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前公司主要生产化学原料药、抗生素、植物药等原料药产品,大容量注射剂、口服固体制剂、小容量注射剂、粉针剂等制剂产品以及医药中间体共100多个品种,现在正慢慢实现了由原料供应向半成品生产过渡。近几年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对乙酰氨基酚产量位于世界前列,出口量占我国该产品出口量的80%以上,这在主要药品靠进口的我国制药市场来说,无疑打了一剂强心针。公司生产的扑热息痛产量已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0%,但仍无法满足出口市场的需求。公司的发展势头良好,自2008年以来连续5年来均被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商会授予西成药出口五强企业。
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白植平对于成绩的取得始终很谦虚、从容,这是所有的科研团队和一线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作为一个管理者始终要做的是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环境,而正是每一次的历练积累成为他今后最宝贵的财富。
割舍不断的山海情缘
白植平出生在平阳的一个农村,家里有4兄弟,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父母还是尽最大努力让几个孩子都进入学校学习。15岁中专毕业,他来到当时一个闭塞的海岛洞头从医。在医治病患的过程中,白植平有了更深的体会: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医生尽管能治疗病痛,但对于社会的落后和贫苦却无能为力。他萌生了重回校园的念头。当时孤身一人在海岛,洞头卫生防疫站的蒋范旭夫妇对白植平的决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尽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帮助他,让他工作之余可以安心看书,自学考上了大学。
从洞头岛来到舟山岛,白植平说自己有着太多的收获。他用2年的时间读完了4年的书。因为自己睡觉打呼,为了不影响室友的休息,他只能等大家都入睡后才爬上床,而这当中的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的书籍,从中获取的思维模式和方式方法都为他今后的事业进展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较之其他学生,他说自己是工作之后重返校园,对知识的感悟不同,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哪怕是大家看来枯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也读得津津有味,学会了更理性、全面的去分析解决问题。
大学毕业那年,时任洞头县长、书记(均为我校校友)直接来学校要人,希望白植平能够服务海岛,为他搭建了一个从政平台。
担任县长秘书,业务涉及面广,白植平也积极为洞头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业务能力得到了充分肯定。2年后,他作为县长候选人之一去洞头霓屿乡先后担任乡长和乡党委书记。在乡镇挂职,白植平始终告诉自己,为官一任,富民一方。他为乡里通水电、修路、建学校,切实将百姓的所急所需落实到位,同时也培养了大批本土企业和企业家。
80年代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而农村人普遍的重男轻女思想,一刀切势必会引起群众的逆反心理,白植平顶住压力,有的放矢,采取了一些人性化的措施,造福了很多家庭。尽管后来白植平在换届选举中被竞争对手以管理计划生育工作不力为由落选,转到了洞头县体制改革委员会(下文称体改委),这却也在无形中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依然身在海岛,但白植平的眼界已经伸向了更远的地方。体改委的工作以企业和生产力发展为本,白植平通过大量的学习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模式,这些都对他启发很大。不过海岛推行改革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白植平的一些预见性的举措实施的并不顺利,他也遭受了一些非议。
但回首这10多年与山海相伴的时光,白植平说自己每每想起都觉得历历在目,也是在这里,他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家庭。
立足经济大潮尽显身手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1992年,白植平遇到了他的伯乐,时任温州市委副秘书长的宋文化,把他调任至温州市体改委,参与农村改革的系列工作。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就要做好三件事:农村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和股份合作制。而温州当时作为国务院直属领导的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突破体制和政策限制,探索适合的道路。白植平在宋文化的领导下参与了一系列工作:推出蓝印户口(出城办厂,自带口粮),让外来经营者找到了归属感;股份合作制的提出大力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并率先起草了《中国私营企业管理条例》。每一次探索,每一步踏实的步伐,为温州拿到了1995年的中国农村改革贡献奖。
乘着改革的东风,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白植平觉得要把温州这个招牌打响。由于温州地处浙南偏僻地区,交通不便,加上基础设施落后,白植平想到了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于是在1995年,中国第一家财团——温州财团应运而生,18家民营企业各入股1000万,成功运作瑞安104国道项目,并且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让所有的投资方拿回成本,成功盈利。2年后,白植平参与创立温州市政府的拟上市企业——温州发展有限公司、温州基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重组温州交通资产。他清晰记得公司成立时仅有10万元的注册资金,到他2001年离开,公司的资产达到了100亿,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涉及高速公路、铁路、房地产、土地开发、城市公用事业,以及相配套的工程设计、咨询、监理和广告等产业。
无论是温州财团,还是温州发展有限公司,都因为有政府入资而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但白植平始终把握一点:为企业服务、为百姓服务,不拿一分钱。
两次重量级的成功运作让白植平更加坚定了下海的决心,他开始经营股权投资,寻找好的企业投资入股,运作上市,他寻求合作的标准很简单,符合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和人的生活需要。这一次,他前瞻性的眼光定在了健康和环保领域。
在新疆投资红酒产业期间,白植平发现了“彩棉”这种天然、生态的衣物原料。他得知中国彩棉集团,这一国资委领导下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天然彩色棉花科研、育种、种植、加工及其产品销售20余年。公司还拥有新疆这个黄金种植带拥有100多万亩的种植基地。在那里,年光照达到3500小时,昼夜温差大,终年受天山雪水滋润,特别适合彩棉的培育与种植,使得培育出世界最好的彩棉原料。2013年,经国资委牵线,白植平积极推动,中国彩棉集团与温州财团为核心的国内外多家强势资本合作,成立上海中彩棉纺织品有限公司。现在公司的彩棉产量占国内的95%,世界的80%。在全球彩棉资源上占据绝对优势。谈起彩棉,白植平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他说彩棉能成功减少印染行业带来的污染,避免了重金属和甲醛对人体的侵害,而且公司现在形成了从种子研发到成品制作的产业链,将为推动全社会的衣物健康而努力。
人生道路且行且珍惜
而今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白植平说自己的心境特别随和,但对于工作依然拼劲十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谦卑以对,会给自己制定一个阶段的规划目标,实现了就朝着下一个目标迈进。哪怕遭遇挫折,也因早知市场不可测的风险,能够坦然面对。
事业上风生水起,生活中的白植平却从容淡定。闲暇时,他会拉拉小提琴,阅读也是他坚持了这么多年的习惯,办公室里的书满满当当堆放在墙角。他说自己特别崇拜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打破传统思想观念,探寻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路,而白植平的人生恰恰实践、证实了这段改革。
白植平的心中一直把家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他坦言自己是个家庭观念较重的人。尽管妻子在温州工作,子女在上海,自己又经常全国各地飞,老母亲因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更愿意一个人待在老家。不过在陪伴家人的时间上,他毫不吝惜。白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后,他选择搭乘晚班的飞机出差,只为尽量保证周末不安排工作,家人能够小聚。每逢年节,他会叫上兄弟几家人,回老家陪陪母亲。
作为一个父亲,白植平特别了解当下青年学生。他希望每个在校大学生能够注重原始资本的积累,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有它的道理,你学好了,总有一天会用到。要走出课本,去观察、了解、深入社会,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了解透彻、感悟深刻。要有生活的智慧,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准目标后一定要坚持,切莫好高骛远,该是你的一定会是你的。